(二)改良土壤理化与生物性状
1.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容重和总孔隙度的影响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稻草含有机碳 42.2%,腐殖化系数为 30%,每亩施 200kg 稻草提供的腐殖质为 25.3kg。新鲜有机质的加入对改善土壤结构有重要作用。有关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后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其增减的数值依不同地区、不同耕作方式、不同秸秆还田量及秸秆还田年限有很大差别。农民反映秸秆还田后土壤疏松,易耕作,说明秸秆还
田有良好的改土作用。
2.秸秆还田对土壤微团聚体和结合态腐殖质的影响土壤中>0.25mm 的微团聚体被认为对土壤物理性状和营养条件具有良好的作用。稻草还田有利于 1~0.25mm 团聚体的形成(见表
2-3),连续 3 年试验后,1~0.25mm 团聚体由 18.60%提高到32.28%,增加了 73.5%,增加数为对照处理的 1.1 倍,化肥处理的1. 7 倍。而<0.01mm 的团聚体则减少-50%。
新鲜有机质的加入对改良土壤有重要作用,据测定,稻草还田后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占表土层重量比例,两种土壤分别比对照增加11.8%和 8.9%,随着土壤团粒组成的改善,土壤三相比也相应的改善,气相液相增加,固相减少,通透性改善有利于根系生长和微生物活动。
3.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平衡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平衡的研究表明,华北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年矿化量每亩为 54~95kg,年积累量每亩为 28~96kg,年矿化量大于年积累量,要想维持土壤有机质现状,必须每年补充 54~95kg 的有机碳源,若要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则需补充更多的有机物质,才能提高土壤有机质数量和质量,从表 2-4 看出,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平衡有重要作用,每亩还田 500kg 玉米秸秆,或配合施用化肥,土壤有机碳有盈余。秸秆不还田,0~20cm 耕层土壤有机
质则要亏损 12.45~17.6kg,约占原有机质的 0.98%~1.39%。